0. 前言

通过上一篇的讲解,我们大概了解了货币的发展历史,和现代信用货币的本质,但是既然当下的信用货币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转移债务债权的工具,具体到一笔交易中,如何进行货币的转移也就是支付,货币在各类机构中如何流转,这其中又有哪些基础知识。这一篇我们就来聊聊这些。

1. 基础概念

1.1 支付过程

目前,支付过程的划分主要遵循国际清算银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支付结算委员会(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 CPSS)的划分方法:将支付处理划分为三个标准化过程,即交易过程(transaction)、清算过程(clearing)、结算过程(settlement)。清算、结算又都包含在 交易后处理中(Post-trade processing)。

  • 交易过程:包括支付的产生、确认和发送,特别是对交易有关各方的身份的确认、对支付工具的确认以及对支付能力的确认。

  • 清算过程:包含了收付款人金融机构之间交换支付工具以及计算金融机构之间待结算的债权,支付工具的交换也包含交易撮合、交易清分、数据收集等。

  • 结算过程:该过程是完成债权最终转移的过程,包括收集待结算的债权并进行完整性检验、保证结算资金具有可用性、结清金融结构之间的债权债务以及记录和通知各方。

    支付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或者说,支付过程应该具有完整性。各个国家的相关部门,特别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支付交易的完整性,一般会关注用法律或法规的形式来保障交易中支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会使用技术和业务标准来规范支付过程。

小贴士:
交易,又称贸易、交换、互市,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可以是以货币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也可以是以物易物,例如一只黄牛交换三只猪。

小贴士:清算结算之概念混淆
清算(clearing)和结算(settlement)在国际上的定义如上所述,比较清晰,但是在中国境内,清算、结算经常混用,清算或者结算经常包含了clearing、settlement两个过程的含义,而据《支付清算理论与实务》所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如下事实有关:按照中国金融界传统习惯,一般将中央银行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相关的服务称为“清算”,而将商业银行为企事业和个人客户提供的支付服务称为“银行结算”,简称“结算”,即中国金融界传统上是按照支付服务的层次进行划分的“清算”、“结算”,而国际上是按照支付功能定义的clearing、settlement。
国内的这种定义理论上不严谨,且存在各种混淆的用法,因此实际使用中,还是建议使用国际标准定义,但由于现存的各类书籍、文档等资源,已经有很多混淆的用法,因此了解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在查阅资源时,不被误导。且当前的支付系统中,也有部分“清分”、“清偿”的说法,这种对应的比较明确,“清分”就是clearing,“清偿”就是settlement。

回顾历史,结算机构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银行持有客户账户,在账户间进行最终债务债权的转移确认,是天然的结算机构,但是纯清算机构出现的就相对较晚,此外兼具清算、结算功能的机构也广泛存在,如代理银行(correspondent bank)。区别纯清算机构有个简单的方法,纯清算机构不持有其成员机构的账户,而持有客户的结算账户是结算银行或结算机构的必要条件之一。

1.2 支付分类

按照支付方向,支付可以分为借记支付和贷记支付:

  • 贷记支付:如果支付的发起方是付款方,称为贷记支付
  • 借记支付:如果支付的发起方是收款方,称为借记支付

一般来说,贷记支付支持实时支付、支付风险小、支付时效高。而借记支付一般需要将支付工具返回签发银行,签发银行对支付工具的真伪和资金的的可用性进行验证,因此借记支付一般存在时延,并且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比如空头支票问题。

按照清算模式,支付可以分为实时支付与延时支付:

  • 实时支付:指对每一笔支付即时发送、逐笔核算、实时清算和实时结算。
  • 延时支付:也称净额支付,指不需立即结算每一笔原始的支付,而在约定的某一时刻,对所有对原始支付进行轧差计算,支付机构仅对清算后的净值进行结算。清算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清算场次,清算的时间点称为日切或场切。

实时支付的优点是支付及时、瞬间到账,解决了延时支付可能导致的信用风险问题,解决了在途资金问题,缺点是由于每一笔支付都需要足额的资金头寸,因此流动性需求较大,流动性管理要求较高,相对于延时支付而言,支付成本较高。延时支付的优点是资金占用量小、支付效率高,支持的支付工具种类多,支付成本较低,对支付创新支持程度好,缺点是信用风险高,资金结算存在时延。为了控制延时系统的风险,一般通过法律或协议的形式,预先规定保证金的金额,同时规定在发生损失时,幸存的参与各方承担的损失比例。

按照支付规模,支付可以分为批发支付与零售支付:

  • 批发支付(wholesale payment):通常将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称为批发支付。
  • 零售支付(retail payment):通常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的支付称为零售支付。

批发支付的特点是金额巨大,风险敏感,零售支付的特点是支付笔数多,支付工具灵活。

1.3 支付工具

支付工具:支票、汇票、本票、汇兑、委托付款、银行卡等。支付工具是传递收付款人支付指令,实现债务债券关系清偿和资金转移的载体,其中的支付指令指付款人或收款人要求其支付服务提供者执行支付交易的命令。简单来说,支付工具是一个载体,其功能是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转移支付的货币资金。
根据介质,可以将支付工具分为纸质票据支付工具和卡基支付工具。

  • 纸质票据:支票、汇票、本票…

  • 卡基支付: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

    根据支付的贷记、借记方向,可分为借记支付工具、贷记支付工具。

  • 借记支付:支票、汇票、借记卡、定期借记…

  • 贷记支付:汇兑、托收承付、信用卡、定期贷记…

Table 1.1 支付工具示例

类别 名称 使用范围及特点
传统支付工具 汇兑 用于商业、政府、银行间及个人消费者异地、同成资金划拨和支付
汇票 用于异地的商业、消费或其他支付
支票 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
本票 用于票据交换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
借记卡 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
信用卡 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
定期贷记 用于同城或异地的定期支付,如个人工资、保险金发放的支付
实时贷记 用于通存业务、代收付中心发起的实时代付业务等业务
托收承付 用于异地的商业性支付,资金划回收款人时通过支付系统处理
委托收款 主要用于同城和异地的商业性支付,资金划回收款人时通过支付系统处理
旅行支票 未来提供给个人用于异地旅行时的消费性支付
定期借记 用于同城或异地的支付,如房租、水电费、电话费、税款的收取
实时借记 用于通兑业务、代收付中心发起的实时代收业务
商业汇票 通过银行委托收款,资金划回时通过支付系统处理
国内信用证 用于异地商业性支付
网银贷记支付 用于客户或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依照客户委托,依托互联网发起的电子支付业务
新兴支付工具 电子票据 用户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支付
储值卡 用于区域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
行业卡 用于某行业范围内的商业和个人消费性支付,如公交卡
虚拟账户 用户互联网上交易的支付

1.4 支付市场

支付市场指支付服务提供者和支付服务使用者通过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完成支付活动的市场。支付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清算组织和各种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等。支付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可以细分为大额支付市场、小额支付市场、外币支付市场、证券支付市场等,各个市场可能存在交叉重合,一般情况下,按照支付的规模,支付市场可以划分为批发支付市场和零售支付市场。

  • 批发支付市场的主要提供者是中央银行、各金融市场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服务对象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特许金融机构或组织。

  • 零售支付市场的主要提供者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支付机构,如商业银行、信用社、银行卡收单机构、各种电子货币服务机构,零售市场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多种支付服务。

    按照其他各类维度还可以划分为 “银间支付市场/非银支付市场”、“双边支付市场/单边支付市场”、“跨境支付市场/境内支付市场”等…

1.5 支付作用

现代支付系统在经济社会中,有以下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 减少现金使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比如多边净额清算使用较小的流动货币撬动较大金额的交易、实时支付减少了在途资金的数量。
  • 节约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 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经济社会抗风险程度。
  • 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 支付数据是经济预测、研究和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

2. 支付演进

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交易,支付的媒介是货币,支付是货币转移的一个过程,而随着货币的演进,支付也是在不断演进的。所谓“支付是交易过程的终点、货币流动的起点”。

2.1 实体货币阶段

物物交换时,直接交易无需货币,自然也就没有支付的概念,当货币演进为实体货币时,包括实物货币与信用货币中的实体形式,支付是货币的实体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过程,此时的支付也很简单,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不需要太多复杂的系统,或者称之为“交易即结算”、“支付即结算”。你问眼花看错了,多付少收了怎么办?那就… 看下有没有摄像头、或者求一求交易对手方好了。

2.2 账户货币阶段

当货币开始以账户数字出现时,交易的过程就有了变复杂的可能性,而当支付工具蓬勃发展后,支付真正从量变产生了质变。

1)支付工具演进:存折/支票/银行卡…

Passbook
在初始阶段,银行等信用机构对个人主要还是执行存款、贷款的业务,回想一下小时候家里存款,还没有银行卡,存款之后都是拿着存折回去。现在这种形式很少看到了,也许探寻一下农村信用社还可觅得。(什么?你说你是00后根本没听过存折?那Kino只能承认自己老了…)
这种背景下,上一篇所说的各种制度并没有变化,依旧是部分准备金制度,货币依然以数字的形式存在了银行为你开设的账号中,这时的货币也就是债务,银行记录下了欠你的债务数字,存折是一种标准化的、受法律保护的、记录个人对银行债权的小本本。凭借存折,个人能做的就是在某一时间向银行存取现金或者支取原本属于自己的现金。
换言之,早期提供的存折很难用于交易。这时社会上的交易,大部分还是通过现金完成的,包工头给工人发工资时背着一大袋现金,去商店买根冰棍需要带好现金,饭店就餐、酒店住宿全都得带现金,否则就寸步难行。

Cheque
小额交易如此尚可,几百万的现金包工头体力尚可,还能背得动,可是既然个人存款就是银行的数字,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不需要背着现金到处跑,就可以完成支付吗?当然有,现金之外的支付工具——支票出现了,付款方在银行A有存款,签发一张100的支票,持票人就可以凭此票去银行B取现或者转账了,相当于银行B替银行A垫付了100,而银行A和B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后续再处理,这样一来就不用背着现金到处跑了。这就是早期的纸质票据支付工具。
PrivateBanking
BankCard
但是支票这类纸质票据,也只有在频率较低的集中性支付场景中能够带来便利,去小卖部买个东西,还要开支票,这当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后来又进一步出现了银行卡、移动支付等更为便捷的支付工具。
至于银行A和B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的处理,就涉及了现代支付的清算清偿过程。

2)清算清偿演进:手工联行/电子联行/央行大小额…

手工联行工作流程
联行报单
委托收款凭证(回单)

银行A/B之间一天产生了很多债权债务关系,假设只有上面100的支票,这时B行垫付的钱还没有收到,需要通知A行这笔业务,但是怎么通知呢?B行需要手动填制联行报单,作为收款行需要转送委托收款凭证、提供收款依据,而途径就是邮寄或电报,A行收到凭证后,进行确认后才能做最终结算。如何结算又是个问题,由于支票是收款方发起的借记业务,实际上是需要A行打款给B行,但是这笔资金怎么真实到账?一种方法是,运钞车从A运送到B,这笔钱在途中根本无法使用,估计这就是“在途资金”最形象的解释了。

这种方式当然不方便,另一种方法就是A、B互开往来户,A在B行开户存个10000,B在A行开户存个10000,这部分钱就叫备付金,每天结束后,业务人员算清点完借记、贷记支付金额,轧差之后就知道是A、B间的账到底怎么记录了。而无论怎么哪种方式,总有一部分资金在核对过程中无法使用,也就是“在途资金”,据相关文档,平均在途时间需要5天,部分甚至高达10天以上。而如果考虑到除了A/B之间,还有A/C、B/C等无数银行组合,手工联行业务必然会越来越难以为继[1]

image.png
image.png

为了解决手工联行的种种问题,一种直观的解决方法就是将“联行报单、委托收款凭证、收款依据”等凭证电子化,这样就来到了“电子联行”的时代。从这个命名也可以看出,“电子联行”的核心是将“手工联行”升级为电子化,但是本质的体系机构没有太大改变,仍然是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相互清结算,如果有N个银行,两两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 N*(N-1)/2 种,系统的复杂度并没有简化。

联行模式如此复杂,不禁让人思考,该怎么彻底解决问题呢?回忆起“关于支付的一切-其一”中提到过央行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银行的说法,才发现早期央行并没有承担太多“银行的银行”这一角色的职责,因此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需要央行出手,建立一套中心系统,设定一套标准规则,商业银行之间可以不再互开账户,而都是在一个中心系统开设账户,所有银行之间的支付指令也过中心系统,最后由中心系统做清算结算。这就是后来出现的集中清算机构、央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等,一系列系统合在一起组成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央行终于承担了这个中间人的角色。相关的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央行的直属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和“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级别上应该等同于央行省分行[21]

小贴士:一百元的人民币纸币重量为1.15g,一百万的人民币重量大概为11.5kg。
millionRmb.jpg

小贴士:划回是持票人开户银行接到付款人开户银行寄来的联行报单和委托收款凭证或拍来的电报,应按照委托收款的款项划回手续处理。分邮寄和电报划回两种,由收款人选用。前者是以邮寄方式由收款人开户银行向付款人开户银行转送委托收款凭证、提供收款依据的方式‚后者则是以电报方式由收款人开户银行向付款人开户银行转送委托收款凭证‚提供收款依据的方式。

2.3 相应系统演进

不难看出,支付的演进过程,是围绕着让交易**更简单、更高效、更安全**来进行的。而作为底层基础设施的支付系统,也一定会伴随着不同支付工具的出现而不断进化。
image.png
以支票为例,银行A和B之间需要对支票的金额进行结算,还需要把支票从B送给A,然后再将A的钱运输给B,这样只是将个人的支付复杂性集中到了银行处理,而且如前所述,支票作为借记支付本身风险较高,那如果有人利用信息差伪造支票怎么办?电影 _Catch me if you can _中生动地呈现了伪造支票获利的场景。受到这些限制,中国支票早期基本只在同一城市范围内使用,直到2007年“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正式建设推广完成,支票这种支付工具变得更加便捷与安全,使用范围更广,具体的系统能力不在此详述。
在零售交易市场,支票还是不够方便,因此又出现了银行卡,为了推进银行卡支付的清算,国内又出现了银联这种清算机构,而其中的支付系统自然也需要新建。
而在电商交易蓬勃发展之际,原有的银行卡支付还是不够便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应运而生,为了规范第三方支付,后来又出现了网联。
支付系统就是这样不断地演进,最终组成了现在的支付体系。而纵观全球,只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那么其支付系统的演进也都是类似的。

小贴士:数字货币发展之际,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推进另一种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对应数字支付的 DC/EP 系统。

3. 账务处理

当货币演进到账户货币时,账户中的数字变动,反映到账户持有人就是直接的资产变化,如何规范、准确地记账成为现代支付的核心问题,而由记账衍生出的一整套流程,称之为账务,账务的定义为:“账务是指实现会计处理进行原始单证的收集、整理、记载、计算、结报等会计处理的具体事务,它要求规范、准确,保证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账务的英文是Accounting,会计的英文是Accounting,当我们谈论账务时,我们也就是在讨论会计。
不夸张的说,现代支付体系的基石就是会计,正如在“关于支付的一切-其一(货币是什么)”中所述,货币发展到账户货币阶段,本质就是主体间的债务债权关系,反映了主体的信用强度,这些都体现在账本的数字上,而支付就是货币的转移过程,如何记账成为重中之重,记账成功,债务债权关系就确立了,等同于支付成功,对于央行来说,记账成功甚至基本等同于货币转移成功。
虽然会计(Accounting)的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准确的记账,但想要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一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会计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而为了深刻理解支付系统的基础,有必要介绍一些会计的基础概念。

3.1 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
了解会计基础的第一点就是认识到会计是具有周期性的,这个周期可以大到一年一次,也可以小到一天一次,在这个周期内,需要一种基于经验主义的流程,保证处理过程的标准化,而这个标准过程就是会计循环。会计循环大致有上图所示的8个步骤,有时合并为7个或者细化为9个,也都是可取的,不影响最终结果就行。

  • 编审凭证:收集业务原始凭证、交易记录、小票、发票等;
  • 生成会计凭证:按照财务规范编写会计凭证或者会计分录;
  • 过账:将凭证记录到账簿的过程;
  • 试算平衡:对账簿各类账务之间按照一定规则校验借贷是否相等的校验过程;
  • 调整:如果试算不平衡,那么对有问题的账务进行调整从新试算直到平衡;
  • 结账:会计周期末,对相关账务进行结转的账务处理,入收入和费用结转到利润科目;
  • 报表:根据本期总分记账记录,生成各类会计报表。

3.2 会计凭证

  • Q:怎么能保证账户里每一笔钱的进出,都有迹可循呢?不会是出纳自己监守自盗呢?
  • A:使用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PaymentVoucher

NostroVoucher

TransferVoucher

3.3 会计科目

而要对每一笔支付过程进行记账,如果毫无分类,只是单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在账本中,后续维护、核对会极为复杂,为此有必要对记账进行分类,这些类别就称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央行发布的“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第十二条:银行应根据国家统一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统一会计科目,结合本行实际制定会计科目,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也就是说,银行的会计科目不是你想改就改的,记账的分类就那些,至于企业,通常一级会计科目也是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往下细分可以每个企业自行调整。
在大类上,参考“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第十一条: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及表外科目。表外科目核算银行表外业务。会计科目表可参考附录7.1。
总而言之,会计科目就是最顶层的设计,确定清楚了账务的分类,定义清楚了会计科目,是任何账务系统的起点。

3.4 会计账户

有了会计科目之后,就可以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了,而会计科目就是这个账户的名称,这里的账户具有一定格式,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用作系统、连续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 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 账户余额:即当期余额
  • 记账日期:经纪业务发生的时间
  • 记账摘要:即经纪业务发生的内容摘要
  • 凭证号码: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 变动金额:即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3.5 会计分录

还记得之前我们提过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吗,在对会计账户进行记账的时候,一定是要遵循这个原则的。在会计循环中,也可以看到第二步就是生成 会计凭证/会计分录,但是上面没有提到的是,会计分录都是成对出现的,这就是为了符合复式记账的要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什么是借,什么是贷,这又涉及到了刚刚会计科目的内容,科目中有资产项、负债项,当资产项增加、负债项减少时,就是借,当资产项减少、负债项增加时,就是贷。
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A 有 10000 的银行存款,付款 2000 给公司B,购买了 价值2000的原材料,那对应的会计分录就是:

  • 贷记 银行存款 2000

  • 借记 原材料 2000

    公司A又向公司C借入了2000,对应的会计分录就是:

  • 贷记 应付账款 2000

  • 借记 银行存款 2000

    问题是,每天无数的交易之后,A如何快速知道现在不同科目下的账务呢?这就可以查看上面提到的会计账户了。

3.6 账套

再来考虑实际记账时,一个公司家大业大,子公司遍地开花,这种情况下,甚至每个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差异过大,二级、三级会计科目都各不相同,自然不能混在一起记账,一定会使用独立的账本。
而账套就是指存放会计核算对象的所有会计业务数据文件的总称,账套中包含的文件有会计科目、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这个核算对象可以是企业的一个分部,也可以是整个企业集团。
对于国际化业务来说,此时不仅有多主体的存在,还可能有多币种的存在,针对每个币种也需要有单独的账套。

4. 客户账户

4.1 账户概览

如果说会计是理论基础,而账户就是支付系统的实务基础,所有支付系统最底层的设施一定是账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账户,是银行、支付机构等,对其服务对象(公司、法人、个体等)开设的具有存款、储值功能的客户账户,一般来说,不做特指的情况下,账户通常都指代客户账户,而非上文所提的会计账户。对于银行来说,面向客户开立的存款余额户,通常属于“吸收存款”科目,属于银行的负债。而可以“吸收存款”,或者说“吸储”,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最本质的区别。
** 支付作为资金转移过程,必然伴随着资金代表物权等“出账”和“入账”,账户也是支付结算等社会资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小贴士:客户账户与会计账户,在现实世界中由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去管理,而在计算机系统中,也通常由不同的系统模块去承载,只是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上可以复用。

4.2 账户分类

账户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客户类型划分:

  • 对私账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指以自然人名义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主要用于办理个人转账收付和现金存取。
  • 对公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是指以法人、其他组织(统称单位)名义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按照用途不同,可具体划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

按照账户所属机构划分:

  • 银行账户:银行账户是金融机构和银行客户之间的财政账户,又称为户口(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户头(台湾、中国大陆)或口座(台湾、日本)。
  • 支付账户:支付账户是指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根据客户的真实意愿为其开立的,用于记录预付交易资金余额、客户凭此发起支付指令、反映交易明细的电子簿记。也分单位支付账户和个人支付账户。

支付账户虽然在名称、功能、转账流程方面与银行账户非常相似,但是与银行账户有明显不同。

  • 一是提供账户服务的主体不同。支付账户由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作为与银行的本质区别,支付机构不能吸收存款,因此支付账户内的资金不属于存款,不支付利息。银行账户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客户开立,既是结算账户也是存款账户,账户资金属于客户的存款,除用于支付结算外,还具有保值、增值(计息)等功能
  • 二是账户资金余额的性质和保障机制不同。支付账户余额的本质是预收待付价值,类似于预付费卡中的余额,该余额虽然所有权归属客户却未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而是支付机构以自身名义存放在人民银行备付金账户中,支付机构需要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调拨资金。

按照账户自身的资产负债属性划分:

  • 借记账户:一般意义上的存款账户。
  • 贷记账户:这已经不是“吸收存款”了,而是“贷款”科目。

客户账户与内部/会计账户一览:

客户账户:

  • 借记账户
  • 贷记账户

内部账户:

  • 头寸类:
    • 银存账户
    • 在途账户
  • 待清算:
    • 待清算账户
  • 过渡类:
    • 待查账户
    • 待结转账户
    • 应清算账户
    • 往来账户
    • 业务过渡户
    • 损益账户
    • 权益账户
    • ……

小课堂:关于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央行有专门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有些人会困惑信用卡是否属于银行结算账户,可以在该办法的第15条中找到答案:
第十五条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自然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而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存款账户。有下列情况的,可以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一) 使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的。
(二) 办理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借记卡等结算业务的。
自然人可根据需要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也可以在已开立的储蓄账户中选择并向开户银行申请确认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4.3 客户、账户、卡片

刚接触支付清算的同学,一个常见的困惑就是客户、账户、卡片的区别,很简单:

  • 客户:自然人在机构的标识

  • 账户:归集用卡过程中的资产变动,供机构、客户管理

  • 卡片:支付工具/支付介质,用以承接客户的消费、信贷等场景,是连接机构、客户、场景的媒介

    对机构而言,同一自然人在机构中通常就是唯一的客户号码,在客户开户过程中,需要做好KYC(Know Your Customer),而由于产品属性、授信机制等不同,同一客户在同一机构下可能存在多账户,至于卡片,只是一种媒介,一张卡片的消费既有可能影响到多个账户,也可能多个卡片的消费影响同一个账户。
    举个栗子:小明去某行办了A、B两张信用卡,早饭买了两个包子用A卡支付,中午买了杯咖啡用B卡支付,下午逛街顺便买了辆车用了B卡支付,晚上捐献香火钱用A卡取现100元,在这一天中,最终动了几个账户呢?一般来说,信用卡的账户体系中,买包子和买咖啡 影响的是个人消费账户,买车是单独的汽车分期账户,取现又是单独的现金贷款账户。可以看出,本质上影响账户的不是卡片,而是使用场景。
    至于卡片上的各种权益,就是一个附属能力,作为客户权益独立进行处理。

小贴士:

  • 对于消费者而言,场景决定账户,对于机构而言,产品决定账户。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看来的各个场景,在机构看来一定是会对应到一款产品下。
  • 授信的最小主体是账户,最大主体是客户。

5. 清算结算

有了各类支付机构,有了账户,剩下的就是复杂支付场景下,如何进行各类机构、个人间的账户清算结算了。
先只考虑纯清算机构(Clearing House)的场景:
image.png

再只考虑纯结算机构的场景:
首先,机构面向客户(个人、企业)的结算相对简单,机构直接修改客户账即可,比较麻烦的是机构之间的结算,机构间的结算方式有几类:

  • 往来户:类似于上面“清算清偿演进”中提到的手工清算模式。
  • 代理行:代理行模式是指境外参加银行可以在境内代理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通过境内代理行同境内结算银行之间完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划拨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境外参加银行也可以不在港澳人民币清算银行或境内代理行直接开户,而是通过其他已经在港澳人民币清算银行或境内代理行开户的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内结算银行之间完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划拨。

image.png

最后,如果一个机构既可以清算又可以结算,那么就相当于该机构可以统一处理信息流、资金流,而不需要再与其他机构额外交互。

6. 资金对账

上面的整个流程走完,好像非常完美,一切都能通了,但是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结算账户在谁那,谁就掌握了最终真实的货币所有权,当所有参与方以为自身实际结算成功时,如果结算机构就是记错账、记假账,该怎么办?
记账需要凭证,对于线下场景,可以回忆一下存取款时柜台开具的票据,这些票据就是记账操作的凭证,后续存款人如果觉得账单有误,可以用这些票据作为凭证去核对。而在数字化时代,这些记账凭证实际上就是每笔交易单据,每笔交易就组成了记账的实际凭证,这些交易可以是实际货物、服务贸易交易,也可以是用户发起的提现、转账操作,除交易单据凭证之外,还有一种类型就是人工记账凭证,比如系统故障了,需要客资运营发起调账,虽然只以技术视角看,直接调用一下记账接口就行呀,但是这样的话,调账也出问题了怎么办?后续连个证据都找不到,也不知道这笔调账是因为什么做的。所以人工调账之前需要先创建一个凭证,后续的调账需要关联此凭证去做。
因此,资金的对账也有几个层级:

  • 账单明细和凭证明细之间的账证核对

  • 账账核对:客户账与会计账的核对(账务层与会计层的核对)

  • 账表核对:会计账内部的分层核对

  • 借方发生额 = 贷方发生额

  • 借方余额 = 贷方余额

  • 期初余额 + 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子科目累计额 = 父科目

  • 账实核对:头寸余额与银存账户的核对

    以上看的是一个主体或机构内部的对账场景,有一个问题是:账单是从哪来的?如果是完全是内部业务,只动内部客户账,那么自己生成账单即可,但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做到机构与机构、机构与主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记账是正确的?不至于某一方记错账,而另一方不知情。因此更多时候,账单是对方机构/主体给出来的,通过核对对方的账单和我方的账单,能够保障记账的正确性。
    而如果机构账单的信息流是一套,真实的内部账户又是一套,和机构做生意的企业又怎么能知道呢?这种情况,只能说从合规监管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风险远远远大于收益的选择,已经不再是支付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法学问题。

7. 附录

7.1 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表一般分类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6大类,162个小科目。

7.1.1 资产类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1 1001 库存现金 38 1431 周转材料 建造承包商专用
2 1002 银行存款 39 1441 贵金属 银行专用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银行专用 40 1442 抵债资产 金融共用
4 1011 存放同业 银行专用 41 1451 损余物资 保险专用
5 1015 其它货币基金 42 1461 存货跌价准备
6 1021 结算备付金 证券专用 43 1501 待摊费用
7 1031 存出保证金 金融共用 44 1511 独立账户资产 保险专用
8 1051 拆出资金 金融共用 45 1521 持有至到期投资
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46 15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0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金融共用 47 152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1 1121 应收票据 48 1524 长期股权投资
12 1122 应收账款 49 152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3 1123 预付账款 50 1526 投资性房地产
14 1131 应收股利 51 1531 长期应收款
15 1132 应收利息 52 1541 未实现融资收益
16 1211 应收保护储金 保险专用 53 1551 存出资本保证金 保险专用
17 1221 应收代位追偿款 保险专用 54 1601 固定资产
18 1222 应收分保账款 保险专用 55 1602 累计折旧
19 1223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56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1224 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57 1604 在建工程
21 1231 其它应收款 58 1605 工程物资
22 1241 坏账准备 59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23 1251 贴现资产 银行专用 60 1611 融资租赁资产 租赁专用
24 1301 贷款 银行和保险共用 61 1612 未担保余值 租赁专用
25 1302 贷款损失准备 银行和保险共用 62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26 1311 代理兑付证券 银行和保险共用 63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农业专用
27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64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28 1401 材料采购 65 1631 油气资产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29 1402 在途物资 66 1632 累计折耗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30 1403 原材料 67 1701 无形资产
31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68 1702 累计摊销
32 1406 库存商品 69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3 1407 发出商品 70 1711 商誉
34 1410 商品进销差价 71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35 1411 委托加工物资 72 1811 递延所得资产
36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73 1901 待处理财产损益
37 1421 消耗性物物资产 农业专用

7.1.2 负债类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74 2001 短期借款 92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保险专用
75 2002 存入保证金 金融共用 93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证券专用
76 2003 拆入资金 金融共用 94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证券和银行共用
77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 银行专用 95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证券和银行共用
78 2011 同业存放 银行专用 96 2314 代理业务负债
79 2012 吸收存款 银行专用 97 2401 预提费用
80 2021 贴现负债 银行专用 98 2411 预计负债
81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99 2501 递延收益
82 2111 专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金融共用 100 2601 长期借款
83 2201 应付票据 101 2602 长期债券
84 2202 应付账款 102 27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85 2205 预收账款 103 2702 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86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104 2711 保户储金 保险专用
87 2221 应交税费 105 2721 独立账户负债 保险专用
88 2231 应付股利 106 2801 长期应付款
89 2232 应付利息 107 28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90 2241 其他应付款 108 2811 专项应付款
91 2251 应付保户红利 保险专用 109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7.1.3 共同类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110 3001 清算资金往来 银行专用 113 3201 套期工具
111 3002 外汇买卖 金融共用 114 3202 被套期项目
112 3101 衍生工具

7.1.4 所有者权益类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115 4001 实收资本 119 4103 本年利润
116 4002 资本公积 120 4104 利润分配
117 4101 盈余公积 121 4201 库存股
118 4102 一般风险准备 金融共用

7.1.5 成本类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122 5001 生产成本 126 5401 工程施工 建造承包商专用
123 5101 制造费用 127 5402 工程结算 建造承包商专用
124 5201 劳务成本 128 5403 机械作业 建造承包商专用
125 5301 研发支出

7.1.6 损益类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
129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146 6411 利息支出 金融共用
130 6011 利息收入 金融共用 147 6421 手续费支出 金融共用
131 6021 手续费收入 金融共用 148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132 6031 保费收入 保险专用 149 6502 撮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133 6032 分保费收入 保险专用 150 6511 赔付支出 保险专用
135 6041 租赁收入 租赁专用 151 6521 保户红利支出 保险专用
135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152 6531 退保金 保险专用
136 6061 汇兑损益 金融专用 153 6541 分出保费 保险专用
137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4 6542 分保费用 保险专用
138 6111 投资收益 155 6601 销售费用
139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156 6602 管理费用
140 6202 摊回赔付支出 保险专用 157 6603 财务费用
141 6203 摊回分保费用 保险专用 158 6604 勘探费用
142 6301 营业外收入 159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143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160 6711 营业外支出
144 6402 其它业务成本 161 6801 所得税
145 6405 营业税金及附加 162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Footnote


  1. 1.许成军. “与金融电子化同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建设始末.” 金融电子化 10(2019):3.
  2. 2.Wikipedian. “支票.”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26 Mar. 2022,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6%94%AF%E7%A5%A8.
  3. 3.Wikipedian. “弗兰克·阿巴内尔.” Wiki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19 Apr. 2022,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5%BC%97%E5%85%B0%E5%85%8B%C2%B7%E9%98%BF%E5%B7%B4%E5%86%85%E5%B0%94
  4. 4.佚名 .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有哪些构成条件?.” 中国人大网, 19 Apr. 2002, 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flwd/2002-04/19/content_293377.htm.
  5. 5.佚名 . “人民银行建成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支票可全国通用.” 中国政府网, 9 July 2007, http://www.gov.cn/govweb/fwxx/sh/2007-07/09/content_677450.htm.
  6. 6.佚名 .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账簿之间有何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 3 Sept. 2014, http://tianjin.pbc.gov.cn/fzhtianjin/2927296/113906/2742116/index.html.
  7. 7.佚名 .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 4 Aug. 2011, http://www.pbc.gov.cn/kuaijicaiwusi/145920/145974/2853889/index.html.
  8. 8.佚名 .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 15 Dec. 2005, http://www.pbc.gov.cn/kuaijicaiwusi/145920/145974/2827666/index.html.
  9. 9.BIS. “Payment,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Systems in the CPSS Countries - Volume 1.” 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 Sept. 2011, https://www.bis.org/cpmi/publ/d97.htm.
  10. 10.陈晓光. “支付产品必懂的会计基础及如何应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 Apr. 2021, https://www.woshipm.com/pd/4440125.html.
  11. 11.陈晓光. “账务核心设计方法”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 Sept. 2021, https://www.woshipm.com/pd/5124144.html.
  12. 12.佚名. “中国人民银行机构设置” 中国人民银行, 23 Sep. 2022, http://www.pbc.gov.cn/rmyh/105226/105442/index.html.
  13. 13.佚名. “收款凭证” 人大经济论坛, 31 Aug. 2009, http://wiki.pinggu.org/index.php?doc-innerlink-%E6%94%B6%E6%AC%BE%E5%87%AD%E8%AF%81.
  14. 14.佚名. “付款凭证” 人大经济论坛, 31 Aug. 2009, http://wiki.pinggu.org/index.php?doc-innerlink-%E4%BB%98%E6%AC%BE%E5%87%AD%E8%AF%81.
  15. 15.佚名. “转账凭证” 人大经济论坛, 31 Aug. 2009, http://wiki.pinggu.org/index.php?doc-innerlink-%E8%BD%AC%E8%B4%A6%E5%87%AD%E8%AF%81.
  16. 16.丁元霖. “银行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4.
  17. 17.佚名. “What is the Accounting Cycle: A Step by Step Guide” CommunityTax, 02 Nov. 2021, https://www.communitytax.com/what-is-the-accounting-cycle-a-step-by-step-guide/.
  18. 18.Schmidt, Marty. “Complete the Accounting Cycle in 5 Steps, Input to Output Reports.” Business Case Website, 8 Nov. 2022, https://www.business-case-analysis.com/accounting-cycle.html.
  19. 19.陈晓光. “账户系统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3 Mar. 2021, https://www.woshipm.com/pd/4420513.html.
  20. 20.支付技术那些事. “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支付(四)” 知乎, 4 May. 2019,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624337.
  21. 21.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直属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04 Apr. 2023, http://www.pbc.gov.cn/rmyh/105226/105442/index.html#%E7%9B%B4%E5%B1%9E%E6%9C%BA%E6%9E%84.
  22. 22.周小川.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 10 Apr. 2003,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