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一篇介绍了日语的语态,这一篇文章开始讲述日语的语气。语气简单来说就是说话者对某一命题的主观意见和心里态度的总称。
王忻在日语语气再考(上)[1]和日语语气再考(下)[2]中对日语语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刘峰在日语语气概论[3]中也对日语语气进行了简要说明,日语语法专题教程[4]中有单独一章介绍语气。
本篇将结合这些资料,对语气进行相关说明。

1. 语气概述

1.1 命题与语气的对立

日语的句子(话语)在语义和句法结构的关系上,大体呈现出表现客观语义的“叙述素材”和表达主观语义的“句子的叙述方式”两个层面,前者称为“命题内容”,日语为“言表事态”,下文简称为“命题”,后者称为“语气”,日语为“言表态度”,即日语的句子由“命题”与“语气”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部分构成。具体来说,所谓命题,是指说话人在句中所表述的、与说话人主观思维相分离的客观事实;所谓语气,是指说话人在说话时从说话人的立场出发、主观性地对命题的把握方法和态度。通过两者的对立统一,构成句子的意义结构。

1.2 命题与语气的界定与位置

虽说句子是由命题和语气两部分组成的,但并不是说句子等于命题和语气两部分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命题与语气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包容关系:{[命题]语气}
从作为语气载体的语法形式上来看,命题和语气还是应该能够划分并有自己的位置的。一般说来:

  • 命题部分包括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中的体、认定方式、态、时等。
  • 语气部分包括谓语活用形、系词(即“コピュラ”,在传统语法中称为助动词)及形式名词、终助词/特提助词/陈述副词/感叹词和接续词等等。另外敬语表达形式也应包括其中。

语气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它因种类和词类不同而定。语气表现形式出现在句子尾部的频率大大高于其它位置。
王忻在日语语气再考(上)[1]归纳为: 任意一个句子都应有表现语气的部分(尽管有时可能很难清楚地划分出来),它在句中的位置不定,但句子的后部必然是语气。
此外,一个句子有两处以上出现语气时,就应把它们分为主要语气和次要语气等来考察。

2. 语气的分类

与语气研究有关的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种是对各种不同语气的句子类型进行的分类,一种是对语气载体(表现语气的语法形式)的分类。前者是从句子语一气的类型入手,在对这些类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到构成这些语气的“构件”——表现语气的语法形式。后者与前者方向相反,是从这些“构件”入手,对这些“构件”构成的语气进行归纳研究的。

2.1 不同语气类型的分类

2.1.1 经典分类

日语语气再考(上)[1]和日语语法专题教程[4]中列出了已有的几种较为代表性的分类,包括:

  • 高桥太郎等(2001)编著的《日本語の文法2001》中的分类
  • 仁田义雄(1997)在《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人称》中的分类
  • 奥田靖雄(1996)在《文のことーその分类をめぐってー》中的分类
  • 寺村秀夫(1982)在《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中的分类
  • 益冈隆志(2000)在《日本語の文法诸相》中的分类
  • 森山卓郎(2000)在《日本語の文法3モダリテイ》中的分类
  • 井上优在(2006)在《シリーズ方言学2方言の文法》中的分类

2.1.2 详解两种分类

2.1.2.1 第一种分类方式

日语语气概论[3]中将语气类型分为四类:
1. 反映句子所表达内容的功能语气。
这是决定句子最基本性质的语气,其有两种类型:信息类与行为类。它们都属于表现类型的语气。
信息类语气就承担着向听者传达信息(叙述语气)以及从听者那里获取信息的功能(疑问语气)。

例: 昨日上海に行った(叙述语气,礼貌语气)
例: 明日休むか(疑问语气,非礼貌语气)

行为类语气承担着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行为实现的机能,其中又分为说话者自身行为实现(意志型语气),说话者以自己的行为实现为前提,要求对方也实现某种行为(劝诱语气),要求对方实现某种行为(行为要求语气)。

例: 美味しいな、やっぱり食べようか(意志形语气)
例: 仕事もう終わっただろう、じゃ、一緒に帰ろう(劝诱语气)
例: 部屋が散らかってるぞ、速く片付けろ(行为要求语气)

2. 针对命题的把握方法的语气。
该语气是说话者对于命题内容的把握方式,有两种语气类型:评价语气和认知语气。
评价语气是对命题所表达的事象做出的必要、不必要 或者允许、不允许的评价式表达。

例: この仕事を引き受けた以上さ、 最後までやらなくてはならない. 句中的なくてはならない是说话者对やる这个事象是必要的一种评价的表达。
例: ここにある飲み物は自由に取ってもいい. 句中的てもいい是表示对取る这个事象是被许可的一种评价的表达。

认知语气在认知的把握方法上,有对命题的基本认知态度,如断 定、推量、对命题成立的可能性、必然性的认知,通过证据来对命题进行把握的表示推断、传闻等语气。

例: 上海は今雪を降っているだろう(推量的语气)
例: 今晩、風が吹くかもしれない(可能性的语气)
例: 道は濡れているから、 昨夜雨が降っていたようだ(推定的语气)
例: 天気予報によると、明日も雨が降るそうだ(传闻的语气)

3. 表示上下文之间关系的语气。
该语气称为说明语气,通过提示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使得听话者对所叙内容更易理解。

例: 遅くなってすみません、 いきなり社長から電話をもらったんだ(说明语气)

4. 表示对听话者的语气。
由于语言交流是双方相互进行的,因此,除了说话这自身对命题主观表达外,还有向听话者表示传达的义务,像这类语气称之为对听话者语气。对听话者语气中有两种语气类型:传达态度和礼貌的语气。
礼貌体与普通体的选择,要根据双方的年龄、地位、场合等来决定。

例: 昨日、スーパーへ買い物に行った(普通体语气)
例: 昨日、スーパーへ買い物に行きました(礼貌体语气)

传达态度语气是向对方传达时在语气上所做的一些细微调整等,传达态度语气通常会用よ、 ね、 わ这种语气终助词来表达。

例: 仕事はストレスがいっぱい溜まっているなあ
例: ね、本、ここにあるよ、何で見つからないの?

表示传达的语气既有向对方传达的意图也有自言自语的场合,如なあ多用于自言自语的场合。

2.1.2.2 第二种分类方式

日语语法专题教程[4]采用了井上优在「シリーズ方言学2方言の文法」(岩波書店,2006)中对语气的分类。Kino在这里也j简要介绍一下。主要分为两大类: “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判断”和“对听话者的发话态度和传递态度”。
1. 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判断
即“判断性语气”、“对事性语气”、“命题指向性语气”,包括“真伪判断性语气”和“价值判断语气”。

  • 真伪判断语气主要包括断定、推量、概然性判断、证据性判断、当然性判断、传闻、说明等语气
  • 价值判断语气主要有“适当适度”、“必要”、“容许认可”三类语气

2. 对听话者的发话态度和传递态度
即“发话传递语气”、“对人性语气”、“听话者指向性语气”,包括“描述判断”、“表抒”、“号令”、“疑问、询问、确认”、“强调”等。

2.2 不同语气载体的分类

所谓语气载体即表达各种语气的语法形式,如用言活用形、系词、形式名词、特提助词等。
在日语语法专题教程[4]中,作者按照语气载体的方式将日语中语气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四类:

  • 述语的活用形及其他附着在述语上的语法形式
  • 副词的使用
  • 感叹词和间投助词的使用(这里间投助词的意思是“加在语句和语句、句子中间的助词”,即在句节后通过停顿提示听话者,以表达说话者感叹等语气的助词)
  • 句尾语调

而王忻在日语语气再考(上)[1]和日语语气再考(下)[2]中将语气载体按与命题的距离分为三个级次。下面简要说明一下。

2.2.1 第一级语气

第一级语气是以活用形为手段表现的。具体活用形中的哪种形式表达何种语气基本如图1所示。

figure 1

图1 活用形表达的语气

本图除动词外还可适用于形容词,只是形容词没有劝诱形和命令形。

2.2.2 第二级语气

第二级语气是接在表第一级确切语气的形式后,表明说话人对所述内容的态度的形式。在层次结构上它把命题+第一级语气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包容。它由助动词和形式名词+だ的形式担当。
根据表意,本群词可分为表述推断事实的推测语气者、表述解释说明的说明语气者和表说话人心中认为“可否”、“愿否”的语气这三小类。前者主要由助动词担任,中者由“形式体言+だ”的形式担当,后者主要由形容词性短语担当。

2.2.3 第三级语气

第三级语气的表现形式由特提(取リ立て)助词,陈述副词、终助词、感叹词、部分接续词和敬语等形式担当
其中除特提助词(把句子中某些成分特别提出加以强调来表达某种言外之意为特提)、陈述副词是表示对事性语气以外其余均表示对人性语气。
与第一级、第二级语气相比,第三级语气的最大特点是位置相对不稳定,第一级语气活用形处于谓语位置,第二级语气系 词又是紧随活用形之后,位置都比较固定,而第三级语气因成分复杂等原因位置也就不固定了。
从词类来看表现对人性语气的终助词、感叹词和接续词位置相对稳定,终助词在句尾,感叹词一 般在句首,接续词则在下句之前。但敬语和表现对事性语气的特提助助词的位置就难以如此简单地划定了。

3. 特殊用法

将一个句子全部用片假名书写,用来表示惊讶、敌意等强烈的语气。

总结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日语的语气,下一篇将讲解日语中的敬体。

Footnote


  1. 1.王忻. 日语语气再考(上)[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2(2):18-24.
  2. 2.王忻. 日语语气再考(下)[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2(3):18-24.
  3. 3.刘峰. 日语语气概论(モダリティ)[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2):141-142.
  4. 4.马兰英, 孙海英, 徐莲. 日语语法专题教程[M].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6.